科技动态
Trends
我校交叉科学研究院张卫东教授团队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发表药物靶标发现新方法
近日,我校交叉科学研究院张卫东教授团队在国际生物信息学权威期刊BriefingsinBioinformatics发表题为《FL-DTD:anintegratedpipelinetopredictthedruginteractingtargetsbyfeedbackloop-basednetworkanaly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药物靶标发现方法:FL-DTD,利用药物干预后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潜在靶点的识别。该方法基于如下假说:正常细胞处于一种稳态,即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收到外部刺激,如药物刺激后,网络中的某些节点蛋白受到影响,为维持网络的平衡状态,会激活Feedbackloop来调控网络使其消除或减弱外部刺激所带来的影响。药物结合蛋白后,上游蛋白和下游蛋白将表现出相反的上调/下调状态。FL-DTD构建了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蛋白互作网络,通过计算网络中节点蛋白的RSscore值来反映其受feedbackloop的影响程度,从而发现潜在靶点。该方法通过一些外部数据验证,如雌激素刺激、shRNA干扰、药物干预后的转录组数据等,均证明FL
2022-07-12
我校附属曙光医院童国庆团队提出人类体外受精胚胎发育阻滞新理论
近日,我校附属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童国庆研究团队和南方科技大学AndrewP.Hutchins研究团队合作研究成果《Metabolicandepigeneticdysfunctionsunderliethearrestofinvitrofertilizedhumanembryosinasenescent-likestate》在线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PLOSBIOLOGY。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一直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人类体外受精胚胎只有很少部分持续发育到成熟胎儿,大部分胚胎在种植前几个细胞的分裂期就停止发育而被淘汰,这一生殖生物学的科学问题一直存在。体外受精胚胎最常阻滞于4-8细胞期,严重降低了胚胎的可利用率,是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应用的巨大挑战,因此也是一个显著的临床问题。研究早期胚胎发育阻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索挽救胚胎发育阻滞的方法是辅助生殖领域的难点和亟需突破的技术瓶颈。研究团队发现,代谢和表观遗传学的异常是胚胎发生阻滞的重要原因。阻滞胚胎发生细胞周期停滞,核糖体和组蛋白下调,MYC和p53活性下降,呈现出一种衰老样状态。阻滞胚胎主要分为三种类型。I型来源于母源-合子基因激活
2022-07-12
我校王顺春课题组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论文揭示中药果胶多糖在降血糖方面的构效关系
近日,我校中药研究所王顺春课题组在化学一区TOP期刊CarbohydratePolymers发表揭示中药果胶多糖在降血糖方面构效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TheimpactofthemethylestersofhomogalacturonanoncellularuptakedependenthypoglycemicactivityinIR-HepG2cells,论文以薜荔果多糖为模板,构建了HG型果胶多糖的甲酯化梯度平台,阐述了HG型果胶多糖的甲酯化取代度对其降血糖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多糖是中药的重要药效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多糖结构复杂多样,如聚合度的大小、糖单元组成和连接顺序、支链结构和高级结构等,直接影响到其生物活性的发挥。多糖的构效关系,特别是其吸收机制,是行业内的大难题。该课题组长期致力于中药多糖的化学与生物效应研究。近期从收载于《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薜荔果(桑科植物薜荔FicuspumilaL.的干燥花序托)中分离鉴定出一种多聚半乳糖醛酸(HG型果胶),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该类果胶为多聚半乳糖醛酸的甲酯化产物。其甲酯化程度与生物活性密切相关。甲基酯化程度(DM)作为
2022-07-12
我校荣获2021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二等奖
12月10日,2021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颁奖表彰大会在市政协3号楼二楼江海厅举行。“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旨在表彰产学研合作表现突出的上海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鼓励更多产学研单位通过多方深度融合,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该奖项是上海市针对产学研合作设立的唯一奖项。经过前期的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经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审定批准,授予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合作项目《痰热清治疗新冠肺炎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2021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二等奖。依托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等支持,近年来上海凯宝药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密切合作,协同多学科研究团队,持续改进痰热清注射液(胶囊)的生产工艺、不断提升质量,如围绕痰热清注射液(胶囊)的主要成分,联合开展体外培育(生物转化)熊胆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陈红专团队与上海凯宝药业积极合作,采用“老药新用”策略,开发痰热清注射液(胶囊)用于防治新冠肺炎,并
2021-12-11
通知公告
Notice
管理文件
Doc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