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Trends
中药学院张彤/丁越团队在蟾酥纳米递药系统增敏索拉非尼抗肝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中药学院张彤/丁越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上发表题为Sensitizingsorafenibtohepatocellularcarcinomawithdual-targetedandpH-responsivenanodrugsviaovercomingthehypoxiatumormicroenvironmen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构建了一种肿瘤-血管双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用于中药蟾酥中活性成分蟾毒灵(Bufalin,BFL)和肝癌治疗一线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SFN)的靶向递送,通过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和调控血管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SFN与BFL的协同抗肝癌作用。研究成果将中药与现代高效递药系统相结合,为改善索拉非尼长期用药引起的肝癌治疗敏感性降低提供新策略。蟾酥是中医临床抗肿瘤常用中药,其有效成分BFL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可增强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药效。SFN作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早批准的晚期肝癌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长期治疗会导致SFN的应答敏感性降
2024-11-15
葛广波团队借助原位功能成像技术发现新型AhR激活剂并将其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近日,我校交叉科学研究院葛广波教授团队在ActaPharmaceuticaSinicaB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iscoveryofanovelAhR-CYP1A1axisactivatorformitigatinginflammatorydiseasesusinganin-situfunctionalimagingassa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借助自主研发的原位功能成像分析方法发现了一种新型AhR-CYP1A1轴激活剂并将其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芳烃受体(AhR)是一种典型的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在多种生理过程(如异物质代谢、细胞发育和分化、干细胞维持等)的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hR与炎症、代谢紊乱、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特定细胞环境中激活AhR已成为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有效策略。虽然AhR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常被用于快速筛选AhR的激活剂,但该方法仅能反映AhR与受试配体结合后转录活性的变化。由于在生命体系中,AhR、CYP1As与小分子配体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AhR下游基因产物CYP1As和AhRR等蛋白可通过多种机制负反馈调节该信号通路。因此,
2024-11-02
我校承办的国家基金委双清论坛“中药复方基础研究新范式”举行
10月24日至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基金委)第382期双清论坛“中药复方基础研究新范式”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交叉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及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承办。双清论坛是国家基金委主办高层次战略性学术研讨会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通过组织科学家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凝练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国家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依据。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内中医、中药、生命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43位行业专家,围绕“中药复方现代研究的进展与瓶颈”“中药复方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的新范式”等议题展开了18个专题报告。并在与会专家充分讨论后达成了双清论坛“中药复方基础研究新范式”的专家共识。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刘良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张永祥研究员共同担任论坛主席。国家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副主任闫章才、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吕群燕出席会议。闫章才介绍了双清论坛的目的与医学部举办本次论坛的考量,特别介绍了国家基金委落实中央中医药相关政策的系列举措,并对本次论坛提出希望和要求。医
2024-10-26
徐建光教授团队揭示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神经环路受损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近日,我校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康复学科首席专家徐建光教授团队在MedComm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appingindividualcortico–basalganglia–thalamo–corticalcircuitsintegratingstructuralandfunctionalconnectome:implicationsforupperlimbmotorimpairmentpoststrok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cortico-basalganglia-thalamo-cortical,CBTC)短环路中“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motorcortex,M1)-尾状核”连接可预测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神经环路调控新策略提供新靶标。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重建是康复领域研究的焦点与重大挑战。传统康复主要通过训练-再训练进行直接干预,疗效存在瓶颈。功能康复的核心机制是神经可塑性,目前针对运动康复的神经调控多为单靶点刺激,但大脑可塑性不只局限于某个脑区,而是广泛地发生在环路和网络水平。徐建光教授团队把研究重点从单个脑区调控转向神经环路调控,
2024-10-21
通知公告
Notice
管理文件
Doc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