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学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中医研究院推拿研究所、龙华医院、曙光医院等共同构成教学、医疗和科研基地。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人才辈出,一代针灸学家陆瘦燕,针刺麻醉手术开创者党波平研究员,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黄羡明教授,老一辈推拿大家、滚法流派的创始人丁季峰主任医师等,带领本学科开展了针灸推拿临床与基础研究、针刺麻醉研究及经络功能研究等,为针灸推拿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汉平教授融合创新,将免疫学方法引入针灸学研究领域,提出了“针灸-免疫”研究方向;全国第一位推拿学博士生导师严隽陶教授,应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传统手法、脊柱短杠杆手法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深入开展推拿手法动力学研究,最早提出功法是推拿疗法的一部分,是推拿学科的领军人物;李鼎教授著述“经络十讲”、“经穴部位标准化”等20余部著作,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学科于1999年被批准为全国中医推拿医疗中心,2001年为上海市教委针灸学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拥有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针灸免疫实验室和临床免疫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3个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2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2005年入选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 学科确立针灸推拿效应机制研究、针灸推拿生物物理研究、针灸推拿疗效评价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为吴焕淦教授、房敏主任医师、沈雪勇教授、杨永清研究员。200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又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在针灸推拿效应机制研究方向中,开展针灸治疗哮喘、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脊柱病、免疫抑制等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采用多学科研究思路与方法,阐释了针灸推拿在免疫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效应机制及作用靶点,初步阐明了艾灸调节作用的神经免疫学机制。研究成果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05年1月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5年1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创立针灸血清、脊柱微调手法等新的研究方法,“一种基于针灸作用有效性的机体特定效应蛋白筛选和鉴定方法”已申报专利。
针灸推拿生物物理研究方向中,开展了针刺手法与针体受力参数的对比研究、推拿手法动力学研究、腧穴光电特性、腧穴三维解剖结构、经络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阐释了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及推拿手法的运动学规律,遵循人体功效学原理,探索了滚法动力学参数最佳组合模型,填补了中医推拿手法量效关系的研究空白。通过对穴位红外光谱作归一化处理,初步证实,穴区的能量辐射范围很集中,人体穴位除热致红外辐射外,还存在与人体能量代谢有关的其他因素的红外光子的辐射。穴位能量辐射范围集中这一现象与穴位是气血输注之处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特征吻合。研究成果200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2006年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在针灸推拿疗效评价研究方向中,开展了针灸推拿治疗脊柱病及脊柱相关性疾病、尿道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的疗效评价,客观评价了针灸推拿对这些病症的疗效,制定了针灸推拿特色诊疗技术及方案。2项成果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8项通过上海市卫生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2005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 2006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05年以来形成全国推广诊疗技术2项,上海市社区推广项目3项。
学科目前人员共51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17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6人,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3个。学科系全国中医院校系统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之一。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百余名,博士后8名。同时,学科还是国际针灸临床培训基地、国际针灸推拿标准化临床培训基地,培养国外进修生、留学生近300名。
2005年学科建设以来,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位,“973”项目子课题、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部、市、局级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专利4项,授权专利2项,获各级成果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主办国际会议1次、全国会议9次。学科成员列入市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14人次,包括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2名,上海市浦江人才1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1名,上海市“老中医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 1名,名中医工作室继承人12名,上海市针推伤高层次人才4名,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