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耀星名师工作室由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周国琪教授领衔,陈晓副教授、李海峰讲师、 王丽慧讲师、金芷君副研究员、吴士延副主任医师、施晓芬医师、李欣医师、 硕士生赵心华等八名成员参加,成员中既有基础医学院教师,又有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所研究员,还有岳阳医院凌耀星名医工作室医生,组成跨越教、研、医三大领域的独特阵容。
研究项目:凌耀星教授学术思想及教学经验总结传承
研究目的:
(1) 传承导师从医70年、从教50年的光辉成果,创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严谨的治学之道,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诊治疑难病证的特色,继承发扬导师的崇高的师德师风。
(2) 中青年教师、医生可以直接得到导师的指导、熏陶、带教,迅速提高学术和教学水平。培养优秀的中医教育工作人才,形成人才梯队。
研究目标:
(1)总结、传承导师的创新或独特的学术思想、观点。
(2)总结、传承导师的教学经验、方式、方法。
(3) 总结、传承导师的治学之道。
(4) 总结、传承导师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特色。
(5) 分析导师的成才道路、对外交流的贡献。
(6) 提高《内经》精品课程的建设级别,争取成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7) 整理导师的论文、著作、讲稿、录音,编写《凌耀星医学讲稿》。
(8) 档案整理:导师的原始资料,包括文字、音像资料、录像、录音。
(9) 中青年教师培养。
研究内容:
(1)学术思想
从导师50年来发表的60多篇论文,6部著作及课堂笔记讲稿中研究导师有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及观点,包括“三焦的两个系统”;“《内经》脏腑虚实补泻规律”;“十二经脉病候中的辨证论治思想”; “《难经》以肾(命门)-元气-三焦为轴心的整体生命观;等等。
(2)教学经验
总结导师五十年来形成的教学特色、教学理念、授课经验、编写教材的心得体会、教案书写的独特方法、因材施教的诀窍等方面。并应将其运用的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去,使每个教师通过这项传承工作,成为各具教学特色的骨干教师。
(3)治学思想
学习导师研究的治学态度,深刻理解“探宝”与“挑疵”两种截然相反的治学态度对《内经》、《难经》研究的影响。传承导师倡导的“钻进去”与“跳出来”、“文理服从医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等生动易记、学以致用的治学态度。
(4)临床经验及医德
导师临床善于运用《内经》理论,长年专攻癌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已出版了两本专著。认真跟随导师临床,保存医案资料,总结诊治特色和用药心得。
(5)成才道路
导师为明代御医凌云之十六代传人,从省立女中高才生成长为当今著名的中医巾帼奇才,其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可供当今探讨中医人才培养方式的借鉴之处。
(6)国际交流
导师多次应邀赴美、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以其精彩的讲授内容、独特的授课风格和非凡的学者风度深得国外同行崇敬,可以将其整理成对外交流风采篇。
传承学习计划:
精读文献:
精读《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八十一难经》,并结合凌教授先后发表的有关这两本经典的系列论文,深刻认识其学术思想和创新点,学习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并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泛读文献:
泛读文献主要围绕历代医家对上述经典的注释和发挥的医著、注释本,有利于对原文的理解和贯通,并要求对诸多秦汉至隋唐的著名医著泛读,以加深对《内经》、《难经》的理解以及后世的临床运用发展。
学术活动安排:
(1)每一个月一次工作室内学习交流,讨论精读经典的心得体会;讨论凌耀星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探讨《灵枢》、《素问》、《难经》的主要学术思想;疑难词句的注释;导师的教学经验和治学之道;临床运用《内经》理论治疗癌症及疑难病证的特色、辨证方法;工作室进度、情况分析、工作小结。
(2) 跟随导师参加各类讲学,学术交流等活动。
(3)每三个月由凌耀星教授作一次讲座。